信息來源于:互聯網 發布于:2021-11-24
很多水產朋友都在為來年的水產養殖計劃做準備。我們要注意一個全過程的所有細節,比如養殖品種的選擇、種苗的購買、種苗的運輸、種苗的投放和養殖管理。很多人都在問,苗,多少才合適?魚苗的放養密度對魚苗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有很大的影響。不同規格,不同放養密度,相同規格,不同生產安排,不同放養密度。
如果密度過高,往往餌料不足,活動空間小,尤其是養殖后期魚長大后,水質差,溶解氧低,導致魚苗生長緩慢,體質弱,導致成活率下降,在池塘中時間長,會影響下一個魚種的飼養時間。如果密度過小,雖然魚苗生長較快,成活率較高,但浪費了池塘水面,肥餌利用率也低,成本大大增加,影響效益。
在確定放養密度時,應根據魚苗品種、水源、肥餌來源、魚塘條件、放養時間和飼養管理水平靈活判斷。目前重慶魚苗基地的培育多采用單一培育的形式,魚苗直接培育夏花,一般每畝放養10 ~ 15萬只鳥;魚苗養到合適的大小后,建議及時篩選大小,在單獨的池塘中繼續養殖,直到魚苗養到合適的大小,進入成魚養殖池。這個過程一般需要2-3次擴池。當然,在不同的地區,數據是供大家參考的。比如在北方,由于無霜期短,為了延長幼苗生長期,培育大型魚種,很多地方一般采用塑料大棚早繁,或者從南方向北方運輸種苗,比傳統種苗早15-20天,從而延長幼苗生長期,提前養魚。
比如一次投放一條全年投喂的斑點叉尾鮰,每畝可投放2萬尾。經過幾個月的飼養,每條尾巴達到一兩條左右,就是冬苗。
放一次分多次塘,每畝可備貨5-10萬,放5萬,中間分兩次塘。如果一畝地放10萬頭豬,中間可以分幾次池塘。
培育魚苗的池塘要消毒,提前培育餌料。魚苗入池2-3天后,應投喂人工配合飼料。投喂飼料時,池塘周圍要多放幾個點,否則有些魚苗找不到足夠的餌料,會影響魚苗的成活率。等魚苗長到3厘米左右,可以把魚苗分一次。否則擔心魚苗密度過高,造成魚苗規格不一致,影響后期生長和成活率。